臨泉縣人民醫院積極開展“全國高血壓日”義診宣傳活動
發布日期:2019-10-08 瀏覽次數:13055
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轉變,越來越多年輕人患上了高血壓,今年10月8日是第22個“全國高血壓日”,宣傳主題是“18歲以上知曉血壓”。為進一步普及高血壓防治知識,臨泉縣人民醫院積極組織醫務志愿者到姜子牙文化廣場開展“全國高血壓日”義診宣傳活動。
義診現場,醫務人員耐心細致地解答群眾關于高血壓疾病相關問題,提供用藥指導和測量血壓等服務。同時對高血壓的成因及危害、相關預防和治療方法進行講解,提倡合理飲食、戒煙戒酒、適當鍛煉等健康生活方式。前來咨詢的群眾紛紛表示,義診活動讓他們學到了很多有用知識,今后會引起重視,關注血壓變化。
此次活動的開展,使廣大群眾進一步了解了高血壓的防治知識,倡導了適當鍛煉、健康飲食等健康生活理念,對預防高血壓的發生、減少高血壓的并發癥,維護人民身心健康起到積極的作用。
相關鏈接
一、高血壓診斷標準
非同日三次血壓測量,血壓≥140/90mmHg,即可診斷為高血壓。提倡使用上臂式全自動電子血壓計進行有規律的家庭血壓測量。家庭血壓測量值判斷標準不同于診室血壓,家庭血壓讀數≥135/85mmHg被認定為高血壓。
二、高血壓的流行與危害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之一,目前全國現有高血壓患者2.7億。高血壓是心臟病、腦卒中、腎病發病和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我國因心腦血管病導致的死亡占國民總死亡的40\%以上,約70\%的腦卒中死亡和約50\%心肌梗死與高血壓密切相關。
三、定期測量血壓
1.18歲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監測血壓,至少每年測量1次血壓,關注血壓變化。
2.超重或肥胖、高鹽飲食、吸煙、長期飲酒、長期精神緊張、體力活動不足等高血壓高危人群和血壓為正常高值者(120~139/80~89mmHg),經常測量血壓。
3.醫療機構對35歲以上首診患者測量血壓。
4.積極提倡高血壓患者在家庭開展自測血壓和自我管理,血壓達標且穩定者,每周自測血壓1次;血壓未達標或不穩定者,應增加自測血壓的次數。
5.推薦使用經過國際標準認證合格的上臂式全自動電子血壓計。
四、高血壓的預防
1.堅持運動:經常性的身體活動可預防和控制高血壓,如快步走、太極拳、游泳、家務勞動、園藝勞動等。
2.限制食鹽攝入:高鹽飲食顯著增加高血壓患病風險,成人每天食鹽攝入量應≤6克。
3.多吃蔬菜和水果。
4.少吃快餐:盡量在家中就餐,可利于控制脂肪、鹽和糖的攝入量。
5.限制飲酒:倡導成年人理性飲酒。
6.戒煙:吸煙有害健康,吸煙者應盡早戒煙。
五、高血壓的治療
1.絕大多數患者需要長期和規律服用降壓藥,降壓治療要達標。
2.降壓治療的血壓目標:一般高血壓患者,血壓降至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腎臟疾病的患者應降至130/80mmHg以下;80歲以上患者降至150/90mmHg以下。冠心病患者的舒張壓低至60mmHg者應謹慎降壓。
3.大部分高血壓屬于原發性高血壓,一般不能根治,需要長期服藥治療。不盲目相信非法廣告或偽科學宣傳,不能用保健品、保健理療或食療替代降壓藥治療。
4.大多數高血壓是可以控制的,控制不佳者應及時就醫。
六、高血壓管理
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高血壓是終身性疾病,需要長期規范治療及隨訪管理。高血壓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往往伴隨著中風、心臟病、腎臟病等,即靶器官損害。持續高水平的血壓,可縮短壽命數年不等,尤其是血壓值越高,這種影響越明顯。高血壓造成壽命縮短、降低生活質量,與各種急、慢性并發癥密切相關。如果能有健康意識,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明顯減少或延緩并發癥的發生。
(編輯:對外醫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