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醫影事】3.0T磁共振功能成像--骨皮質成像
發布日期:2023-04-24 瀏覽次數:4694
【臨醫影事】3.0T磁共振功能成像之六——骨皮質成像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種多方位、 多參數的影像學檢查方式,因其無輻射、軟組織分辨率高而極具優勢,近年來在臨床及科研中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
骨皮質包含骨基質、礦物質及少量水,T2極短,常規序列MR成像中,骨皮質信號尚未被采集到k空間中心時已大幅度衰減到幾乎為零而呈低信號,使得僅憑常規MRI無法有效診斷骨皮質病變而易造成誤診。CT對于診斷骨皮質病變具有重要作用,但電離輻射較高,用于對電離輻射敏感人群如孕婦和兒童時需要非常謹慎。近年來,隨著MR硬件的提升、新序列的開發和新方法的應用,MRI顯示骨皮質的能力已接近或達到CT。
零回波時間(zeroechotime,ZTE)數據采集具有快速、穩定和低噪聲等特點。目前常規序列MR基于傅立葉變換法進行成像,其信號編碼和采集過程如下:先以RF脈沖激發自旋質子,再通過RF脈沖或切換梯度場而產生信號,這種先激發后編碼的信號采集模 式使其回波時間(echotime,TE)大于骨皮質等短T2組織的信號衰減時間,導致其無法有效采集骨皮質等組織的信號。與經典SE及GRE序列不同,ZTE序列基于投影重建法,以先編碼后激發的采集模式,通過RF激勵自旋質子,并在預先開啟的梯度場中進行直接檢測,使其TE幾乎為零;以純頻率編碼的徑向k空間填充方式采集信號,實現了最大k空間填充速度,可減少信號采集時間延遲。因此,ZTE序列能在骨皮質組織信號完全衰減前采集其信號,以實現骨皮質成像。文獻報道以ZTE序列行兒童骨骼肌肉系統MR檢查,與CT圖像進行比較,評估其圖像質量及骨皮質厚度,認為ZTE序列圖像對骨皮質病變的診斷能力與CT相當,可將其作為兒童骨骼肌肉常規MR檢查的補充。
圖一:3.0T磁共振常規T2壓脂矢狀位及橫斷位顯示脛骨上段后緣病灶;DWI病灶局部呈高信號。
圖二:3.0T磁共振常規T1矢狀位示病灶范圍累及鄰近骨皮質,局部骨皮質顯示不清;ZTE序列顯示骨皮質受累,局部骨皮質連續性中斷。
臨泉縣人民醫院3.0T磁共振現已常規開展骨皮質(ZTE)成像掃描,詳情咨詢電話:
陳飛:13855825919
湯地:13905683368
周莉:13705675905
張楠楠:15055764198
文/圖:磁共振室 張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