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中藥效果顯,獲患者認可與信賴!
發布日期:2024-04-05 瀏覽次數:1411
近日,單女士聯系中醫科醫師魏勇濤,訴其4歲的大兒子咳嗽的很重,想讓魏勇濤醫師為其開方子喝中藥治療,單女士之前是因哺乳期低熱咳嗽經魏勇濤醫師診治,服6付中藥而愈。當時單女士吃母乳的小兒子也有咳嗽等癥狀,魏勇濤醫師讓其喝中藥的時候正常哺乳,母乳中也含有藥性,小兒子吃母乳也會好,經服中藥后單女士和其小兒子皆愈,她表示非常感謝。這次單女士大兒子咳嗽很重,出于對醫生的信任,再次找到魏勇濤醫師開方。因女士大兒子咳嗽重,家人非常著急,中午的時候冒著大雨直接找到了魏勇濤醫師住處開方。經詳細問診,任某,男,4歲,刻診:咳嗽甚,咳重時伴有氣喘,鼻塞流鼻涕,以清涕為主,吃涼的后拉肚子,晚上容易餓,一直要吃東西,舌紅舌上津液多,脈數。辨證屬寒熱夾痰濕證,予小柴胡湯、麻杏石甘湯、大青龍湯、桂枝人參湯合藜蘆甘草湯合方加減,開方4付并囑煎藥、服藥方法及忌口等注意事項。
次日單女士電話反饋,到晚上患兒服藥兩次后,出了一身汗,夜間安然入睡,已無咳嗽,很驚詫中醫的效果如此之快,非常感激。
傷寒論第63條曰:發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杏石甘湯。傷寒論第39條曰: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青龍湯發之。患兒鼻塞流清涕辨為寒,無大熱而喘,以小柴胡湯為基礎方,合麻杏石甘湯,加浙貝增強止咳化痰之功,飲冷后拉肚子為中焦有寒,合桂枝人參湯加炮附子(黑順片),《神農本草經》載“附子,味辛溫。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金創,破癥堅積聚,血瘕,寒濕痿躄拘攣,膝痛不能步”。附子為祛寒第一要藥。患兒舌紅脈數、晚上易餓辨為熱,以方中黃芩、石膏徹其熱,配炮附子(黑順片)亦可防其寒涼太過傷其陽,患兒舌上津液多,代表其痰濕很盛,傷寒論第39條中“身不疼,但重”這個重意為身重,就是痰濕盛導致的,以大青龍湯汗解發之,同時合用藜蘆甘草湯祛風祛痰,藜蘆為祛風祛痰第一要藥,諸藥合用共奏宣肺止咳、化痰平喘、散寒清熱之功。按:《李可老中醫醫案集》一書中載:病有千百種,病機不出六經八綱,中醫執病機而御百病,辨證處方要謹守病機。人身之痰濕水飲,有從大便解之,有從小便解之,有從汗解之,亦有吐法解之,此例運用到了汗解,以大青龍湯發其汗。幼兒開方以成人量計,保持藥效濃度,成人每服兩百毫升左右,幼兒服藥較難,每次僅服五十至一百毫升左右即可達到治療作用。
(供稿/ 中醫科 魏勇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