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預告!5月18日“情系桑梓,長三角醫療專家安徽行走進臨泉大型義診活動”即將開啟
發布日期:2024-05-10 瀏覽次數:4713
為推動長三角醫療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推動縣基層醫療醫技水平提升,加強滬皖兩地醫療合作交流,方便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診療服務,5月18日,上海安徽經濟文化促進會組織20名上海知名醫療專家到臨泉縣人民醫院開展“情系桑梓,長三角醫療專家安徽行—走進臨泉大型義診活動”。
本次義診專家團由瑞金醫院、華山醫院、同濟醫院、第九人民醫院、華東醫院、兒科醫院、上海市婦產科醫院等副高以上的知名醫療專家組成。義診范圍涵蓋心內科、眼科、婦產科、腫瘤內科、呼吸科、消化科、腎臟科、心胸外科、骨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兒科、內分泌科等多學科、多病種。歡迎廣大患者朋友前來咨詢問診。
義診時間:5月18日(周六)上午
義診地點:臨泉縣人民醫院南區門診一樓大廳
預約方式:
專家簡介
劉杰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復旦大學消化病研究所所長,附屬華山醫院消化科主任;復旦大學免疫學系教授,生物醫學研究院及遺傳學教授;國自然“創新研究群體”負責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上海智能腫瘤藥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雙一流免疫交叉科學創新研究院負責人;上海國際人類表型組研究院免疫表型研究所所長;上海高水平高等院校創新戰略團隊負責人;國務院特殊政府津貼獲得者;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上海市領軍人才。研究方向免疫重建策略及基于免疫穩態的晚期腫瘤綜合治療。建立了免疫衰老及生物年齡評估及干預體系;創立了基于表觀基因修飾的腫瘤無創診斷(液體活檢)新方法;開展了基于PDX的腫瘤精準治療方案選擇及晚期腫瘤的綜合免疫治療,取得較佳療效;構建了第四代針對實體瘤的新型分泌型CART,使實體瘤的CART免疫治療獲得突破。開展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腫瘤個體化新抗原疫苗研究。在Nature臨床實踐腫瘤發表的臨床病例研究被推舉為美國臨床醫師繼續醫學教育教材(CME)。承擔多項國家級重點項目,先后發表論文150余篇,包括Cell,Nature子刊等。為GUT國際編委,BritishJournalofPharmacology編委,Nutrition&Metabolism副主編。
楊冬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呼吸內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分會哮喘學組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哮喘學組委員;外事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上海市醫學會呼吸專業委員會哮喘學組副組長;
上海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副會長;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科技部重點專項子課題;教育部博士點新教師基金;上海衛生計劃生育委員會科研基金等項目;
主持多項國家、復旦大學醫學教育課題;上海徐匯區科委科普課題。
研究成果獲上海醫學科技獎二等獎2次;上海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首屆全國優秀中青年呼吸醫師,2021年度上海市優秀呼吸醫師。
朱蕾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
先后擔任中山醫院呼吸科和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現就職于華東醫院呼吸科,創立并完善以呼吸生理為基礎,以呼吸功能檢查、呼吸支持技術和綜合治療為核心的呼吸病和呼吸危重癥診治理論體系。
代表作:臨床呼吸生理學(1~2版)、臨床肺功能(1~3版)、機械通氣(1~4版)、體液代謝的平衡與紊亂(1~2版)、圍術期重癥監測與治療
全國呼吸病學名詞審定分委員會主任,主編《呼吸病學名詞》。
趙洪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腫瘤科主任,腫瘤微創治療部主任。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超聲治療專業委員會前任主任委員;
中國醫學裝備協會超聲技術裝備分會治療超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微創專委會首任主任委員;
國家衛健委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超聲醫學專委會治療組組長;
國家衛健委HIFU臨床腫瘤培訓基地(上海)主任;
腫瘤綜合治療跨學科有外科(15年)、腫瘤(化療、放療)、醫學工程、影像和腫瘤綜合研究和實踐的背景,從事腫瘤超聲治療(熱療、HIFU)和微創治療2余年。倡導和踐行綜合治療、整合治療,微創治療、個性化治療理念。尤其擅長中晚期腫瘤的綜合治療,多學科方案的優化組合,發表專業論文40余篇,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支持-聯合基金項目),主編中國腫瘤整合診治技術指南-《HIFU臨床應用指南》。
吉永爍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副主任醫師、復旦大學臨床醫學碩士,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腫瘤科,從事腫瘤綜合治療,擅長腫瘤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腫瘤內放射治療、腫瘤消融治療等微創治療。參與多項國家及上海市科研項目,于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
中國抗癌協會第二屆青年理事會理事;
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超聲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兼秘書;
中國醫學裝備協會超聲裝備技術分會治療超聲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微創專業委員會委員兼秘書;
國家腫瘤微創治療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中西醫結合微創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
上海市抗癌協會腫瘤微創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
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胰腺疾病專業委員會委員。
馬德選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
學術任職:
世界VHL聯盟專職委員會委員;
中國罕見病聯盟神經纖維瘤病專委會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神經外科裝備發展促進分會委員。
擅長熟練掌握各種常見的神經外科疾病及疑難雜癥,擅長腦脊髓腫瘤的顯微外科。研究領域是單基因神經腫瘤(如血管母細胞瘤、神經纖維瘤病、結節性硬化復征、Li-Fraumeni綜合征、Cowden病、Turcot綜合征、Gorlin綜合征等)的診療和個體化精準管理。
神經外科博士。熟練掌握各種常見的神經外科疾病及疑難雜癥,擅長各種腦、脊髓腫瘤顯微外科手術和神經導航以及伽瑪刀治療,對腦卒中、顱腦損傷、顱腦先天疾病的診斷和手術治療以及綜合治療。先后赴日本國立金澤大學附屬病院以及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臨床中心神經外科進修學習。主要從事腦脊髓臨床手術治療以及遺傳性神經腫瘤的臨床和基礎研究,尤其在腦脊髓腫瘤方面開展基于分子基因水平上的診斷及分型,開展個體化的精準治療。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上海市科委課題多項,作為主要完成人參與國家級及省部級課題10項。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中英文論文30余篇,其中SCI收錄18篇。在國內外會議大會發言多次。參與《現代神經外科學》、《神經外科診療規范和新技術進展》、《遺傳性神經腫瘤學》、《臨床診斷標準解讀(神經外科分冊)》、《神經外科手冊》等五部專著編寫。國家發明專利二項。
湯正義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博士,主任醫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內分泌五病區主任;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糖尿病足與下肢大血管病變學組、糖尿病神經病變學組成員;
曾長期任中華醫學會上海市內分泌與糖尿病分會委員,糖尿病足學組組長;
亞專科:糖尿病足潰瘍與其它相關并發癥
發表中文文章100多篇,英文30余篇,在糖尿病足潰瘍時心血管功能研究結果,為該病診治的危險點提供依據并成為糖尿病足診療指南的內容,擔任《中國糖尿病雜志》等國內外多個雜志編委或審稿人。
馬輝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骨科主任醫師、醫學博士。
上海市衛生計生工作先進個人,國家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試考官。曾赴美國維克森林大學脊柱微創中心學習。在脊柱微創外科領域擔任多項學術職務:包括上海市醫學會骨科專委會脊柱學組工作秘書,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微創骨科專委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脊柱疼痛專委會委員等。另擔任中國康復醫學會老年骨科康復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市康復醫學會骨科康復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及青年學組組長。申請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0余項,在國內外期刊發表學術專業論文30余篇。作為主譯,翻譯國際脊柱微創領域權威專著3部,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發行,分別為:《脊柱內鏡外科學》,《脊柱微創外科學》,《超聲引導下疼痛治療技術圖解》等,另參編《經皮內鏡腰椎手術學》,《脊柱畸形的手術治療》,《脊柱關節成形術:運動保留》,《脊柱畸形精要》,《骨與關節損傷現代微創治療》等。
專業特長:擁有骨科和康復醫學專業雙資格證書,在熟練掌握脊柱外科開放手術的基礎上,主攻脊柱外科手術微創化,擅長:1、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腰椎滑脫癥、頸椎病開放及微創手術治療;2、老年人退變性脊柱側彎合并椎管狹窄的微創及開放手術治療,老年人骨質疏松脊柱壓縮骨折的微創手術治療;3、脊柱脊髓損傷、脊柱腫瘤、脊柱結核、脊柱感染、青少年脊柱側彎畸形等脊柱傷病的開放及微創手術治療。
管強 上海市同濟醫院醫學博士,上海市同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副教授,博士生導師。1996年本科畢業于武漢同濟醫科大學,2006年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作為訪問學者在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運動障礙中心進修學習。擔任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學分會神經調控學組委員,中國人體健康科技促進會神經變性病委員會常委。長期從事運動障礙疾病的臨床與科研工作。
擅長運動障礙疾病、腦血管病的診治,負責及參與多項相關大型臨床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上海市、中央高校等多項課題。發表文章近30篇。
謝玉才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
目前擔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心血管內科教學主任,兼任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學分會基礎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老年心血管病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首批心血管內科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教學主任,上海心律學會心臟起搏學組委員。
主要從事心律失常、暈厥、心力衰竭和少見心臟病的診斷和治療,以及心臟起搏器和自動復律除顫器植入手術。
先后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際合作項目,以第一/通訊作者在Nature等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
劉玉祥 阜陽師范大學阜陽醫學院,原上海武警醫院副院長、教授、普外科主任醫師,現阜陽師范大學阜陽醫學院院長。
《中國微創外科》雜志編委,《中華現代外科》常務編委,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長期從事臨床一線工作,有著豐富的診治經驗,尤其是對肝、膽、膽總管、胃腸道疾病及腹股溝斜疝的腹腔鏡、膽道鏡微創外科治療有獨到的創新成果,并積累了數千例臨床成功的經驗。
研究方向:主要為普外科、肝膽外科。
擅長:膽道疾病的微創外科治療。
2001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武警部隊急危重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武警部隊普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解放軍結腸病專業委員會委員,武警部隊醫療成果獎勵評審委員會委員,是武警部隊醫學專業高級職稱評委專家、武警部隊科技成果獎評審會專家,《中國微創外科雜志》編委。曾獲武警部隊“世博衛士”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在武警部隊臨床醫學科研中先后獲得二等獎三次,三等獎四次,榮立軍隊三等功兩次。
鄒琴娣上海市紅房子婦產科醫院
中西醫結合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副教授。專長:擅長用中西醫方法治療婦科常見病及疑難雜癥,如:不孕癥、盆腔炎、青春期功血、多囊卵巢綜合癥、子宮內膜異位癥、圍絕經綜合癥、痛經、習慣性流產及產后雜癥等。中西醫結合治療生殖道炎癥、反復流產、月經失調、子宮肌瘤及子宮內膜異位癥等婦科疾病。
現任門診辦公室顧問,曾任中西醫結合科主任,門診辦公室主任,醫務科副科長。1980年8月畢業于上海中醫學院(現上海中醫藥大學)醫療系,專長以中西醫結合診治婦產科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雜癥,對急、慢性盆腔炎及亞急性盆腔炎、先兆流產、習慣性流產、青春期功血、子宮內膜異位癥有一定的治療經驗,且對不孕癥及孕產婦CMV,弓型體感染治療有較豐富的經驗。曾參與中醫婦產科學的編寫及95年年鑒不孕癥的編寫,清熱解毒藥治療先兆流產對小兒的影響論文編寫,以第一著作列名發表論文二篇,其中一篇獲優秀論文獎。
丁景新復旦大學婦產科醫院
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婦產科醫院婦科腫瘤科行政副主任。中國優生優育協會婦科腫瘤防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醫師分會副總干事,上海市醫學會婦科腫瘤分會委員兼秘書,上海市醫學會婦科腫瘤分會少見腫瘤學組組長,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婦科分會盆底學組副組長,上海市醫師協會微無創醫學第一屆委員會委員。APAGE盆底外科特別興趣小組成員。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1項,市局項目2項。2016年上海醫學科技獎一等獎(第二獲獎人)。2017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三等獎(第二獲獎人)。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議人,《中國癌癥雜志》青年編委。近5年SCI論文第一作者及共同通訊作者共33篇,總影響因子103.5。論文及手術視頻多次在AAGL全球會議、ESGE年會等國際會議口頭交流。
王開仕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聽覺言語疾病科副主任醫師。
1992年畢業于上海醫科大學醫學系醫學專業,2000年獲得復旦大學臨床醫學博士學位,現為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耳科組臨床副主任醫師。1992年起從事耳鼻喉科臨床十八年余,對耳鼻喉科各種疾病的診治由較為豐富的臨床經驗,近11年來更專注于耳科組的臨床業務,擅長各種類型的中耳炎、面癱、耳部腫瘤、耳部畸形等疾病的診治及顯微手術操作。另外對鼻竇炎、鼻息肉、鼻腔腫瘤的診治和內窺鏡手術、聲帶息肉的顯微手術、喉癌的診治、腮腺腫瘤的診治等也有較為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手術操作技能。
在核心期刊發表《鼓室成形術中上鼓室及乳突區病灶清除后的修復處理》、《鼓室成形術在顳骨纖維異常增殖癥手術治療中的應用》、《視神經牽拉傷的實驗研究》、《喉癌、下咽癌頸淋巴結轉移臨床對比分析》等主要論文。參與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部分研究工作,參與臨床本科生的教學工作,多次參與顱底學習班的教學工作。
專業擅長:耳顯微外科、中耳炎的治療、耳鼻喉科綜合治療。
賈平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腎內科副教授、醫學博士、復旦大學研究生導師。上海市腎臟病與血液凈化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上海市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遺傳罕見病學組委員;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泌尿微創專委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通訊評審專家;科技部國家科技專家庫評審專家。
醫療特長:急性腎損傷和慢性腎臟病防治,疑難原發和繼發性腎小球腎炎診治,腎功能衰竭一體化治療,以及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療。
主持課題: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上海市重大臨床研究項目、疑難疾病攻關項目等基礎和臨床研究課題;主持開展腎臟病防治的全國多中心RCT臨床研究。
學術論文:發表論文40余篇,相關成果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在腎臟病學、危重病學領域國際頂尖期刊
獲獎:獲上海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15)、上海醫學科技獎二等獎(2019)、中華醫學科技獎三等獎(2020)
苗鋒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副主任醫師、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胸外科上海市胸外科醫師協會會員。
從事胸心外科臨床工作二十余年,擅長食管,肺及各種縱隔腫瘤的常規手術及微創手術治療,手術并發癥少,術后恢復快,遠期效果好。對于胸心外科的常見病,多發病均有豐富的診療經驗。曾獲“華山院優秀共產黨員”和“復旦大學優秀帶教老師”稱號。
方麗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
副主任醫師,碩士,上海醫學會眼科學分會視覺康復學組委員;上海寶山區眼科質控組秘書。
從事眼科臨床及教學工作20余年,臨床上擅長各類白內障診斷及手術,青光眼的診斷及治療,熟練近視、散光、遠視等屈光不正的矯治及弱視的治療。
在國內外期刊發表了多篇論著。參與完成國家自然基金上海市科委、上海衛計委科研課題。兩次參與中國殘聯組織的白內障防盲行動,2014年參與OBIS的屈光培訓,協助完成上海市兒童視力發育檔案創建工作并對屈光發育偏離的兒童進行干預治療。
劉振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醫學博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超聲科副主任醫師,瑞金醫院舟山分院超聲科執行主任,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超聲治療專委會青年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淺表器官與肌骨超聲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超聲醫學分會第一屆介入與重癥超聲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超聲醫學工程學會第一屆儀器工程開發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第四屆青聯委員,上海市“醫苑新星”青年醫學人才。
擅長甲狀腺結節、淋巴結超聲診斷、穿刺及消融治療。
丁敬遠 上海市兒童醫院主任醫師,上海醫科大學(現復旦大學)兒科醫院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碩士,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博士,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博士后。曾承擔上海市教委博士點科研基金1項,上海市科委科研基金1項,參與多項局級以上科研課題研究,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
就職于上海市兒童醫院北京西路院區中醫科、上海市兒童醫院普陀新院中醫科特需/中醫科。
擅長:發熱包括高熱不退,血小板減少癥,白血病,再障,MDS,口腔潰瘍,急、慢性咳嗽,冐病,痛癥(頭痛、胃痛、腹痛、關節痛、痛經等),焦慮癥,失眠。尤其在單純運用中醫藥治療危重病及疑難雜癥方面有獨特的經驗。
王國印 中醫全科教授、博士、副主任醫師。
2007年上海中醫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中西醫結合專業,研究方向為心腦血管病中西醫結合防治,導師上海市名中醫顧仁樾教授。
1996年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進修學習,師從著名中醫專家房定亞教授、內分泌專家魏子孝教授、腎病專家時振聲教授。
2003年擔任浙江省中醫藥大學附屬溫州市中醫院ICU主任。
2007年任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
2013年擔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急診科行政副主任、2019年擔任上海市市北醫院中醫科主任。
目前擔任上海康復醫學工程研究會中醫康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中醫藥大學兼職副教授,無錫太湖學院健康與護理學院教授,華佗中醫藥康養研究院院長,無錫如一草堂首席中醫專家。發表學術論文30多篇,主編《中醫急診內科學》等。
善用經方治療心腦血管病、外感疾病、內分泌代謝疾病、呼吸疾病、消化疾病、風濕免疫病及精神心理疾病等疑難雜病。在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高尿酸痛風、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腦中風后遺癥、心肌炎后遺癥;長期低熱、無名腫毒、慢性咽炎;肺部結節、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咳嗽、慢性阻塞性肺部、呼吸衰竭;甲狀腺功能亢進、橋本甲狀腺炎、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腺結節;老年性膝關節炎、股骨頭壞死、強制性脊柱炎;失眠、焦慮、抑郁;慢性萎縮性胃炎、腸道易激惹綜合癥、胃十二指腸潰瘍、便秘;不孕不育、兒童發育障礙、痛經、月經不調;口腔潰瘍、痤瘡、疤痕疙瘩、濕疹、紫癜;慢性疲勞綜合癥、筋骨疼痛、腫瘤術后和放化療后調理、亞健康調理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