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力量】臨泉縣人民醫院優秀醫師事跡展播(一)
發布日期:2024-08-19 瀏覽次數:1259
每一位醫生都是醫療戰線的主力軍,肩負著守護生命的重任。他們以精湛的醫術,高尚的醫德,不懈探索的創新精神。詮釋著醫者仁心,大愛無疆的內涵。
在第七個中國醫師節到來之際,我們推出優秀醫師先進事跡。今天我們一起走近王坤、侯現春兩位同志,感受他們的使命與擔當。
王坤事跡介紹
在臨泉縣人民醫院,有一位深受患者信賴和同事尊敬的醫者——骨手外科副主任王坤。他以精湛的醫術、高尚的醫德和無私的奉獻精神,在手足顯微外科領域書寫著一個個感人至深的生命故事。
王坤醫師為安徽省全科醫師協會手足外科分會常務理事、安徽省糖尿病足聯盟常務委員、阜陽市顯微外科委員、阜陽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委員以及阜陽市骨傷委員會委員。
從事創傷手足顯微修復重建矯形專業數十載,王坤醫師擅長手足顯微外科常見病的診治。從斷肢(指、趾)再植術及拇(手指)再造,到周圍血管神經肌腱損傷早期修復及晚期功能重建;從復雜創面修復、手足先天畸形矯正,到骨科手足創傷四肢骨折、骨不連髓炎、糖尿病病足等疾病診治,他都游刃有余。
作為一名常年堅守崗位的手足顯微創傷外科醫師,王坤把青春奉獻給了醫療事業。手術室里的那臺顯微鏡,是他最親密的“伙伴”。面對每一位患者,他和團隊都精心研討,提出最適宜的手術方案,只為減輕患者痛苦,挽救患者肢體,降低患者經濟負擔。
無數個日夜,他憑借著對專業的熱愛、鍥而不舍的精神、精湛的技術和非凡的毅力,帶領醫療團隊奮戰在臨床一線。2019 年的大年夜,21 歲的戴某因交通事故重傷入院,右小腿毀損嚴重,生命垂危。王坤醫師查看后當機立斷,緊急對癥治療。在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后,他反復權衡,決定執行最困難但對患者最有益的保肢治療方案。經過徹夜手術,成功保留了患者的右小腿并使其功能得以恢復。
對于每一位患者,王坤醫師都會親自溝通,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病情,傾聽他們的期望,給予心理安慰,讓許多失去信心的患者重燃希望。在他的努力下,骨手外科創傷團隊每年成功救治手足外傷及肢(指)體離斷傷約 1000 余例,斷肢(指)再植成活率高達 98%以上。各種高難度的顯微外科手術達到省市內水平,填補了縣域內手術的空白,降低了截肢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近年來,隨著糖尿病足病患者數量的不斷增加,王坤醫師深知這一嚴峻形勢帶來的挑戰。懷著為患者保肢、提高患者生存及生活質量的堅定信念,他積極外出學習交流,不斷汲取最新的醫學知識和技術。回到醫院后,他帶領團隊開展了一系列新技術,如脛骨橫向骨搬移微血管網再生技術及血管旁路技術,成功填補了醫院的技術空白,為眾多糖尿病足病患者保存了肢體、保留了功能,讓他們重新恢復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能夠通過手中的手術刀讓患者受傷的肢體恢復正常的外觀和功能,是我心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成就的事情。”這是王坤醫師的心聲,也是他不斷前行的動力。在手足顯微外科四肢復雜創傷治療領域,王坤醫師和骨手外創傷團隊,將繼續砥礪前行,創造更多生命的奇跡!
侯現春事跡簡介
侯現春,畢業于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扎根臨泉縣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至今已11年。作為一名重癥醫師,侯現春常年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他把自己的青春全部投入到那間代表著“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線”的重癥監護病房里。他既是與病魔奮勇搏斗的無名戰士,更是有溫度有厚度的一線醫生!
眾所周知,ICU集中了全院的急危重癥患者,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線,這里每時每刻都上演著一場場沒有硝煙的生死大戰。患者和家屬對醫者充滿期待,期待醫生能把患者從死亡線上拉回來。重癥監護,似乎成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所以我們必須投入全部力量,披荊斬棘、無所畏懼”,侯現春表示。在ICU工作,要付出的努力和心血可想而知有多少!
工作中,他堅持急患者之所急、憂患者之所憂、想患者之所想,始終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對待每一位病人,都能做到認認真真檢查、詳詳細細解說、兢兢業業施診。對每一位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及呼吸機報警,都給予及時處理。當遇到患者家屬不理解時,不厭其煩地耐心做好解釋工作,不管工作多忙多累都堅持每天下班前詳細查看每一位病人,掌握病人的病情變化。
面對隨時被死神帶走的生命,和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且全身插滿各種管道的患者,他毫無怨言,總想著和團隊想出新的更好的方案來幫助減輕患者痛苦,為患者回到普通病房或回歸家庭創造機會。在無數次生死攸關的時刻,侯現春憑借敏銳的判斷力和果斷的決策力,成功挽救了眾多患者的生命,他始終以病人為中心,用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贏得了同事的尊敬和患者的感激。
從醫多年來,侯現春一直保持著高度的責任心、良好的職業道德、嚴謹的工作態度,并有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牢記救死扶傷的職責,嚴格要求自己,加強醫患溝通,提高服務品質,不斷學習掌握醫患溝通技巧。此外,他還非常重視診療過程中的心理疏通,在給病人看病時,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堅定不移地認為一個親切的笑臉、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溫暖的問候語、一個拉扶的細心動作本身就是一味對癥良藥。他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做起,視病人如親人,從而贏得了病人的理解、支持與尊重,減少了醫療糾紛發生。
作為一名優秀醫師,他以身作則,積極參加單位組織的政治學習,認真領會理論精神,并積極參加各種義務勞動,積極參加醫院的下鄉任務,不怕苦,不怕累,先后到過黃嶺、廟岔等鄉鎮,立足于本職,立足于社會,為群眾提供醫療服務、醫療咨詢、衛生保健服務。依靠熟練的專業技術、良好的醫德醫風及高尚的思想品質,得到群眾的廣泛好評。
“我們接手的每一位危重病人背后承擔的是一個家庭的希望”侯現春總是這樣告誡自己,面對任何一個病情危重的患者都不能放棄希望,他全力以赴,不斷創造著生命的奇跡,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重癥醫學科醫生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