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會說話、好動、抽動怎么辦?認準這個兒童發育行為專科門診!
發布日期:2024-10-19 瀏覽次數:757
孩子最近總是擠眉弄眼、吸鼻子、清嗓子、做鬼臉...
寶寶三歲了,還不會說話,怎么辦?
小朋友上課坐不住、分心走神、小動作多、寫作業拖拉,學習成績不理想,老師讓我們帶來醫院看看是不是患有多動癥…
孩子不搭理人,似乎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寶寶夜醒頻繁、睡眠不安、入睡困難…
家長朋友們,如果您家孩子出現以上情況
不要慌,請到臨泉縣人民醫院發育行為兒科門診就診!
兒童發育行為門診
發育行為兒科學是專門研究兒童行為發育規律和行為發育異常的一門科學。行為發育又稱心理發育或心理發展,包括動作、運動、言語、認知、情緒、人格和社會適應等方面。
常見的發育行為有哪些
1.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指以注意缺陷、多動/沖動為主要臨床特征的常見兒童青少年期行為障礙。除此三大核心癥狀外,還引出在發展社交技能、應對挫折和控制情緒方面存在困難。不僅對學習有影響,還會影響和同學老師的關系。
2.抽動障礙:單一或多部位肌肉運動性抽動和/或發聲性抽動為特征的神經精神疾病。根據病程可分為短暫性抽動障礙、慢性抽動障礙、抽動穢語結合征及分類不明的抽動障礙。抽動常在青春期減輕,但共患病可持續及造成更多功能的損害。
3.孤獨癥譜系障礙:以社會交往與交流障礙、狹隘興趣、刻板行為及感知覺異常為核心癥狀,早在0.5歲左右,多數在2歲前后,家長開始注意至患兒與同齡普通發育兒童存在不同,主要體現在社會交往方面,但不少家長認為患兒情況大點會好而忽視,錯過早期診斷和干預機會。
4.語言發育遲緩:指兒童語言發育遵循正常兒童的順序,但比正常速度要慢,未達至與期年齡相應的水平,而且有可能趕上同齡人。語言障礙是指兒童的語言理解或/和語言表達大幅度低于同齡兒童語言水平,而且這個差異會長期持續。科研證明,語言能力落后的3歲兒童,多數在三年級時閱讀能力也相對落后,因此,“貴人語遲”只是特例千萬不要忽視,早干預可能追趕上同齡人。
5.智力障礙:指發育階段出現的障礙,包括智力和適應功能缺陷、表現在概念、社交和實用三個領域,可分為輕度、中度、重度和極重度四級。早期康復與訓練可能減輕功能損害。
其它行為問題包括:咬指甲,遺尿,兒童睡眠問題,發脾氣和屏氣發作等。
坐診醫生
張愛華,兒科主治醫師,從事兒科工作近10年,進修于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的發育行為兒科學。
出診時間:
每周六全天
出診地點:臨泉縣人民醫院(北區)門診樓2樓發育行為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