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健康科普伴您行——臨泉縣人民醫院開展“世界卒中日”義診宣教系列活動
發布日期:2021-10-29 瀏覽次數:11039
2021年10月29日是第16個世界卒中日,宣傳主題是“警惕卒中癥狀,盡早識別救治”,口號是“識別卒中早一秒,挽救大腦恢復好”。
在第16個世界卒中日到來之際,為響應國家衛健委的號召,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腦卒中防治知識,倡導健康生活方式,臨泉縣人民醫院卒中中心開展“腦健康科普伴您行”為主題的義診、宣教及家訪等系列活動,通過活動呼吁大家重視卒中預防。
在樊郭社區義診現場,卒中中心醫務人員為居民測量血壓、血糖,并耐心答疑解惑、查體給予患者最優的診治方案。尤其針對腦卒中高危人群,重點從如何認識腦卒中、腦卒中的危害、怎樣預防腦卒中發生或復發等方面,進行卒中健康宣教,以提高大眾對腦卒中的認識和預防能力。
多學科患教活動
神經內科舉辦《預防卒中復發,擁抱美好未來》多學科患教活動,活動由神經內科主任任友權主持。特邀請到心內科主任朱倫華、康復醫學科主任孫芳燦、神經外科醫師袁文浩、內分泌科護士姚順利等授課,他們分別對卒中相關學科知識做了生動有趣的科普,并在卒中預防、治療、服藥、康復鍛煉等方面進行現場指導,為患者解答疑惑。活動現場患者及家屬紛紛表示通過此次活動提高了對卒中的預防、識別、治療等知識的了解。
卒中病人家庭訪視
臨泉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醫護人員,在主任任友權的帶領下來到腦血管介入治療術后患者潘大叔家中,進行家庭訪視工作。這也是神經內科推進優質服務的一項重要工作,通過“家庭訪視”,使醫護人員深入患者家中,面對面征詢患者在住院期間的真切體會,了解住院病人出院后的服藥情況及身體恢復情況,對其服藥、生活飲食習慣等進行了個體化的指導,尤其是對手術后可能遇到的一些問題一一介紹并解答。家庭訪視既增加了患者對醫務人員的信任,也進一步提高了患者疾病相關管理能力。
什么是腦卒中?腦卒中有什么危害?
腦卒中俗稱“中風”,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由于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腦卒中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高和經濟負擔高的“五高”特點,是威脅我國國民健康的主要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
腦卒中發病急、病情進展迅速、后果嚴重,可導致肢體癱瘓、語言障礙、吞咽困難、認知障礙、精神抑郁等危害,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疾病負擔。
腦卒中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腦卒中是可防可控的。可干預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房顫、吸煙、酒精攝入、不合理膳食、超重或肥胖、運動缺乏、心理因素等。
怎樣預防腦卒中發生或復發?
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進行腦卒中危險因素篩查, 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就可以有效的防治腦卒中。
怎樣識別腦卒中?
腦卒中的癥狀主要包括突然出現的口眼歪斜、言語不利、一側肢體無力或不靈活、行走不穩、劇烈頭痛、惡心嘔吐、意識障礙等。腦卒中可防可治。根據“中風120”“BE FAST口訣”識別腦卒中早期癥狀簡便有效。
“中風120”口訣。
“1”代表“看到1張不對稱的臉”;
“2”代表“查兩只手臂是否有單側無力”;
“0”代表“聆(零)聽講話是否清晰”。
“BE FAST口訣”
“B”:Balance是指平衡,平衡或協調能力喪失,突然出現行走困難;
“E”:Eyes是指眼睛,突發的視力變化,視物困難;
“F”:Face是指面部,面部不對稱,口角歪斜;
“A”:Arms是指手臂,手臂突然無力感或麻木感,通常出現在身體一側;
“S”:Speech是指語言,說話含混、不能理解別人的語言;
“T”:Time是指時間,上述癥狀提示可能出現卒中,請勿等待癥狀自行消失,立即撥打120獲得醫療救助。
發生腦卒中怎么辦?
時間就是大腦,時間就是生命。及時發現卒中的早期癥狀極其重要,越早發現,越早治療,效果也就越好。患者在發病后立即送達有救治能力的醫院或卒中中心單位,得到規范的治療,可增加恢復的機會,提高生活質量。
臨泉縣人民醫院卒中中心急救電話0558-3961740
(文/神經內科 魏利華 圖/王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