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紀錄!臨泉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成功為102歲老人實施微創慢性硬膜下血腫手術
發布日期:2022-07-06 瀏覽次數:10672
近日,臨泉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成功為一名102歲老人實施了慢性硬膜血腫手術,讓這位百歲老人擺脫了病痛的折磨。這是迄今為止神經外科成功進行微創治療的最高齡患者。
102歲的患者謝奶奶,入院前4天無明顯誘因出現左側肢體乏力,行走不穩,在當地醫院輸液治療未見緩解,遂來縣人民醫院就診,顱腦CT顯示:右側額顳頂部慢性硬膜下血腫。
謝奶奶收治在神經外科住院,主管醫生對她進行全面檢查后發現患者左側肢體肌力3級。科主任、主任醫師劉金龍組織科室醫師認真討論,考慮:①患者出現顱內壓增高伴有對側肢體偏癱;②CT顯示:患者右側額顳頂部硬膜下大量血腫,中線結構明顯向左偏移;其手術指征明確,需行手術治療。與家屬詳細溝通病情后,取得患者及家屬理解,遂安排手術治療。7月2日上午,醫護團隊在局部麻醉下對謝奶奶行微創手術治療,手術順利,術后第二天查房謝奶奶語言清晰,面帶著微笑回答我們提出的問題。
(術后第二天顱腦CT復查示:血腫明顯減少。患者語言清晰)
高齡患者的手術往往是困難、棘手的,由于老人年齡大,基礎疾病多,且代償能力弱,對手術打擊的承受能力較低,對于手術、麻醉而言,都是嚴峻考驗。高齡患者圍術期管理困難,關注全身狀況才能達到滿意效果,目前神經外科慢性硬膜下血腫手術約60臺/年,經神經外科專業團隊細心管理治療,患者術后3天已可下床活動,臨床療效滿意。
像謝奶奶這種高齡、高風險的成功手術案例只是醫院的一個縮影,這得益于醫院黨政班子的堅強領導,同時也得益于科室團隊敢于挑戰,勇攀高峰的意志和對患者生命的尊重和關愛。
神經外科專家提醒:
隨著社會老齡化趨勢的發展,神經外科提醒大家注意:正確認識此種疾病,關愛老人們身心健康,主要預防措施是顱腦外傷后及時就醫,切勿延誤治療最佳時機,平時要預防摔倒并積極治療原發病。長期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藥物的老人,要預防跌倒和摔倒。
科普鏈接
1.什么是慢性硬膜下血腫?
慢性硬膜下血腫(CSDH)是指頭外傷后3周以上并表現出臨床癥狀的硬膜下血腫,多發于老年,約占顱內血腫的10%,占硬膜下血腫的25%,好發于60歲以上老年人,絕大多數病人需手術才能治愈。我國已進入老年化社會,CSDH發病率逐年上升。病情隱匿,早期難以發現,病情變化快,發現后多需急診手術。
2.引起慢性硬膜下血腫原因?
(1)頭部外傷
(2)高血壓
(3)年齡因素:平均年齡為64.3歲,老年人易發生的原因有:①老年性腦萎縮使蛛網膜下腔空間增大,腦在顱腔內的活動度增大。②腦血管脆性增加,使血管容易斷裂。
(4)外傷性硬膜下積液轉化:局部凝血障礙導致包膜出血是轉化的重要因
3.慢性硬膜下血腫臨床表現?
顱內壓增高癥狀:頭痛、嘔吐等
精神障礙:癡呆、淡漠、記憶力下降、定向力障礙和智力遲鈍,行走不穩等。
局部腦癥狀:偏癱、麻木、失語和局灶性癲癇等。
4.慢性硬膜下血腫治療方案?
(1).微創鉆孔引流術
(2).開顱清血腫;
(3).口服藥物等。
5.慢性硬膜下血腫預后?
手術是最佳的治療方法,及時手術的患者大多預后良好。部分術后患者再次出現癥狀或療效欠佳,均應CT復查。本病表現為慢性過程,如能及時明確診斷和手術,效果滿意。療效欠佳或病死者,多因未及時診治、病情危重或伴有并發癥者。
小貼士:
1.老年人穿鞋子宜合腳、舒適,防止跌倒。
2.有過卒中病史的患者,加強陪伴。
3.老年人有過頭部磕碰、摔傷,不要忽略遲發的癥狀及體征,警惕顱內慢性的出血。
4.早期慢性硬膜下血腫及時發現,要及時就診。
(文/圖 神經外科 劉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