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醫藥事】2023年提高抗微生物藥物認識周(二)
發布日期:2023-11-22 瀏覽次數:2105
都是磷霉素作用卻不盡相同
磷霉素可抑制細菌細胞壁的早期合成,其分子結構與磷酸烯醇丙酮酸相似,因此可與細菌競爭同一轉移酶,使細菌細胞壁合成受到抑制而導致細菌死亡。磷霉素對多種革蘭陽性菌、陰性菌均有殺菌作用,是一種抗菌譜較廣的抗菌藥物。
目前在國內上市的磷霉素制劑主要有三種:磷霉素鈉、磷霉素鈣和磷霉素氨丁三醇。雖然這三種藥物的主要主要成分都是磷霉素,但是在臨床使用中三者的適應癥卻不完全相同。
簡單的說磷霉素氨丁三醇可用于治療大腸埃希菌等腸桿菌科細菌和腸球菌所致急性單純性膀胱炎,亦可用于預防尿路感染;磷霉素鈣主要用于腸道感染;注射用磷霉素鈉可用于治療金黃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包括MRCNS株)和鏈球菌屬、流感嗜血桿菌、腸桿菌科細菌和銅綠假單胞菌所致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膚及軟組感染等,治療嚴重感染時需加大治療劑量并常需與其他抗菌藥物聯合應用,如治療MRSA重癥感染時與糖肽類抗菌藥物聯合。
在臨床使用過程中除關注三者適應癥不全相同外,還應關注在具體使用時的一些注意事項。如磷霉素氨丁三醇散須在餐前、餐后2~3小時,胃排空后服用,因為用餐會影響本品活性化合物的吸收,使血藥、尿藥濃度稍有降低。注射用磷霉素鈉靜脈滴注速度不宜過快,以減少靜脈炎的發生。
上述三種藥物雖然主要成分相同,但是每種藥物都有其相應的適應癥,而且三者適應癥不全相同,如需使用,應到正規的醫療機構咨詢專業醫師,不可隨意替換使用。
合理使用抗菌藥物之--“細菌”、“病毒”要分清
抗微生物藥主要包括抗菌藥、抗病毒藥、抗真菌藥和抗寄生蟲藥。這里抗菌藥的“抗菌”其實指的是“抗細菌”。我們通常說的抗生素就屬于抗菌藥。那么抗菌藥能殺死病毒嗎?
1.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細菌和病毒的區別吧:
1.1細菌和病毒的大小
一般細菌直徑在0.2-50um之間,而病毒的直徑大小在0.02-0.4um之間,所以病毒很小,在細菌面前就像個侏儒。
1.2細菌和病毒長什么樣子?
細菌屬于單細胞的原核生物,具有原核細胞的基本結構,包括擬核、細胞質、細胞膜、細胞壁,特殊結構還包括鞭毛、菌毛、莢膜和芽孢。病毒屬于非細胞的生物,僅有核酸和蛋白衣殼。有些病毒在核衣殼外有包膜,稱為包膜病毒,包膜上可以有棘突,包膜和棘突屬于病毒的輔助結構。
1.3細菌和病毒的生長與分布
細菌具有獨立的生長、繁殖能力,不需要寄生在活的細胞內,可以用普通的培養基進行培養。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自身沒有生長、繁殖、能量代謝和排除廢物的能力,必須寄生在活的細胞內才能夠生長、繁殖,體外不能夠用培養基來培養,必須采用細胞培養。
2. 抗菌藥可以殺死細菌和病毒嗎?
抗菌藥殺死細菌有以下幾種方式:即: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增強細菌細胞膜通透性,干擾細菌蛋白質合成以及抑制細菌核酸復制轉錄,這些過程不會干擾身體的細胞。
而病毒的繁殖依賴活體細胞,抗菌藥對病毒并不能有效殺滅。
某些疾病例如感冒、腸炎等等除了有病毒性的還包括細菌性的。如果沒弄清楚致病原而隨意使用抗菌藥或者抗病毒藥,是不能達到良好治療效果的。另外抗菌藥除了會殺死致病菌,有時也會殺滅體內有益菌群,從而導致機體防御力下降產生其他疾病。長期的濫用抗菌藥還會產生耐藥。抗菌藥耐藥性會導致住院時間延長、醫療費用增加和死亡率上升,使越來越多的感染變得更難治療。
供稿:常群、李喆
校對:劉啟迪
主編:肖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