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泉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成功開展一例海馬區癲癇灶切除術
發布日期:2022-06-18 瀏覽次數:8118
近日,臨泉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腦血管病區收治一名25歲癲癇發作的女性患者。入院前多次癲癇發作,持續約半小時,既往無特殊病史,家屬十分不解。經多方輾轉來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就診。
入院后顱腦核磁共振提示:顱內病灶位于左側海馬區,毗鄰腦干,與大腦中動脈、后交通、脈絡膜前動脈、動眼神經及視束關系密切,周圍多數重要神經及血管分布。結合患者腦血管造影及顱腦核磁共振,考慮系海綿狀血管畸形。
神經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劉金龍組織科室醫師認真討論,考慮:(1)致癲病灶位于左側海馬區,性質海綿狀血管畸形,是繼發性癲癇的主要病因。(2)患者年輕,已婚未育,近期有生育計劃,不愿意長期口服抗癲癇藥物控制。且位于顳葉內側病變合并癲癇的患者,易發展為藥物難治性癲癇。(3)前顳葉、杏仁核及海馬區位于顱腦深處,位置特殊,此處占位多誘發癲癇發作,手術切除難度及風險較大,但能徹底治愈癲癇。與家屬詳細溝通病情后,取得患者及家屬理解,安排手術治療。
6月12日上午,在中科大一附院(安徽省立醫院)神經外科李冬雪教授的指導下,手術取左側額顳入路常規開顱,充分暴露側裂血管下方顳葉,予以前顳葉,杏仁核及海馬區病灶切除,術中見病灶周圍腦組織發黃變性(海綿狀血管瘤反復出血,含鐵血黃素沉積所致)。
術后患者神志清醒,言語思維正常,視力視野正常,肢體活動正常。復查顱腦CT,病灶切除滿意,術區干凈。
(注:顱內海綿狀血管瘤的手術適應癥:反復出血并發神經功能缺損;繼發性癲癇;病灶最大徑>2cm,占位效應明顯;病灶最大徑<2cm,但反復出血,癥狀明顯且反復加重;病灶位于腦干表面或突破至腦干外;)
海綿狀血管畸形為神經外科常見的先天性血管畸形,其誘發癲癇、反復出血及占位效應,可能導致嚴重、不可逆的神經功能障礙,尤其位于腦干附近區域,因其位置特殊,解剖結構復雜,長期發展后影響更大,因此對于此類疾病,應做到仔細分析,充分評估病情,綜合各種因素制定合理治療方案。
近年來,臨泉縣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在上級醫院幫扶及院領導支持下,科室力量不斷壯大,成立神經重癥、腦血管病、顱腦損傷,功能、腦腫瘤、脊髓脊柱四大亞專業治療組,年手術量近九百臺,各亞專業組齊頭并進,快速發展。現腦血管病區擁有27張標準化床位,能獨立完成顱內動脈瘤、腦血管畸形治療,顱內動脈狹窄介入開通,煙霧病及頸內動脈閉塞后顱內外血管搭橋再通,頸動脈內膜剝脫等,是臨泉縣最大的腦血管病外科診療中心,懸壺旨在濟世,我們將以更高超的診療技術為您提供優質的醫療保健服務。
(文/圖 神經外科 王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