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骨關節炎?這份科普小知識請查收
發布日期:2024-08-26 瀏覽次數:2083
隨著年齡的增長,關節疼痛成了困擾很多人的問題,甚至這個困擾已經趨近于年輕化。
當遇到陰雨天時,比天氣預報還要準時的雙膝關節疼痛;活動稍久就感覺到的膝蓋酸軟疼痛;清晨出現的雙手關節僵硬,無法握緊......很多人就懷疑自己是否得了風濕病,那么會是什么風濕病呢?今天讓我們了解一下風濕免疫科常見的引起關節疼痛的疾病之骨關節炎。
為什么會得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是一種以關節軟骨損害為主,并累及整個關節組織的最常見的關節疾病,最終發生關節軟骨退變、纖維化、斷裂、缺損及整個關節面的損害。
目前病因尚不明確,但認為主要與年齡增長和肥胖有關。另外可能與關節過量活動(如關節經常劇烈活動)、關節外傷、遺傳、骨內高壓、骨質疏松、代謝及內分泌異常有關。年齡增長及肥胖引起關節退變,這種退變就像老年人皮膚變皺一樣,是一種自然衰老的表現。退變首先發生在軟骨,使軟骨成分發生改變,從而使軟骨彈性降低甚至消失,承重軟骨面從正常的光滑狀態變為破棉絮狀,軟骨下骨露出,由于不斷摩擦,骨面變得很光滑,呈象牙樣骨,而非承重軟骨面出現修復,新骨形成,在關節緣形成骨刺。另外疾病的整個過程還涉及韌帶、
關節囊、滑膜及關節周圍肌肉,最終導致關節疼痛和功能喪失。
骨關節炎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1)疼痛:疼痛是該病的主要癥狀,也是導致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特點為隱匿發作、持續鈍痛,多發生于活動以后,休息可以緩解。
(2)晨僵:晨僵提示滑膜炎的存在,但和類風濕關節炎不同,時間比較短暫,一般不超過30分鐘,稍活動即可緩解。
(3)關節腫脹、畸形:因局部骨性肥大或滲出性滑膜炎引起,可伴局部溫度增高。積液和滑膜肥厚,嚴重者可見關節畸形、半脫位等。
(4)壓痛和被動痛:受累關節局部可有壓痛,尤伴滑膜滲出時。有時雖無壓痛,但被動活動時可發生疼痛。
(5)關節活動彈響(骨摩擦音):以膝關節多見。檢查方法:患者坐位,檢查者一手活動膝關節,另一手按在所查關節上,關節活動時可感到“咔噠”聲。可能為軟骨缺失和關節欠光整所致。
6)活動受限:由于骨贅、軟骨喪失、關節周圍肌肉痙攣以及關節破壞,可導致關節活動受限。
骨關節炎的治療有哪些?
治療的目的是緩解關節疼痛,改善關節功能,預防或減緩關節結構的變化,提高生活質量。包括一般治療、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
一般治療
1)健康教育:建議改變不良的生活及工作習慣,避免長時間跑、跳、蹲,同時減少或避免爬樓梯、爬山等。
2) 體重管理:負重活動時,髖、膝關節會承受較大的負荷,保持理想的體重對保護關節結構和改善癥狀十分重要。
3)運動治療:運動可以增強肌肉力量,更好地保護關節;軟骨無血液供應,需通過運動擠壓從關節液獲得營養,長期不運動的人關節軟骨更易退變。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正確的運動方式,如低強度有氧運動(如步行、騎自行車或固定腳踏車、太極拳、八段錦、低沖撞的有氧舞蹈等)、關節周圍肌肉力量訓練、關節功能訓練;
4)物理治療及輔助器具:物理治療主要通過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炎癥反應,達到減輕關節疼痛的目的。通過冷療、熱療、經皮神經電刺激、按摩、針灸等物理治療來減輕關節疼痛。患者必要時應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行動輔助器具,如手杖、拐杖、助行器、關節支具等。
也可選擇平底、厚實、柔軟、寬松的鞋具輔助行走。通過減少受累關節負荷來減輕疼痛。
藥物治療
首選非藥物干預后疼痛未能緩解,可同時或在之后給予藥物治療。可選擇外用或口服的非甾體類抗炎藥、其他鎮痛藥物、緩解骨關節炎癥狀的慢作用藥物、關節腔注射藥物等進行藥物治療。
手術治療
全關節置換術是關節嚴重損害,且保守治療無效或嚴重疼痛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時采用的治療方法,能顯著緩解疼痛和改善功能。
主要針對膝骨關節炎和髖骨關節炎。需結合患者的情況進行個體化治療。
骨關節炎的預后
骨關節炎進展緩慢,大多數早中期骨關節炎通過綜合性的有效的治療手段,都能夠達到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預后較好;而中后期骨關節炎患者,癥狀相對比較嚴重的,通過手術治療大多數患者也能取得較好的療效。通過積極治療的患者總體預后良好,但治療不及時,治療方法不得當的患者,預后相對較差。
所以,如果反復出現關節疼痛、腫脹、晨僵,請及時至風濕免疫科門診就診。
門診地址:臨泉縣人民醫院(南區)門診5樓 風濕免疫科
門診電話:0558-3960807
(文/圖 風濕免疫科 劉鋒)
- 上一篇:【節氣養生】白露節氣之中醫養生攻略!
- 下一篇:小傷口,大學問,傷口怎么換藥?